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DAY 29
0
影片教學

資安 Vtuber 語野飛:陪你讀 NIST CSF 2.0 學資安治理系列 第 29

[資安 Vtuber 讀資安治理] Day29 NIST CSF 2.0 RC 復原與事件復原計畫執行 (RC.RP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![Yes](https://img.youtube.com/vi/https://youtu.be/g0WIkXfX1bU /0.jpg)

知識內容

  • RC 復原

    • RC 還原受資安事件影響的資產和營運

      • ID 識別組織的資產與資訊安全風險

      • PR 採取保護措施降低風險、可能性、影響

      • DE 持續監控和分析,及時發現淺在事件

      • RS 確定發生後根據事件回應計畫採取行動

      • RC 從事件中及時恢復正常運作降低影響

    • 事件復原計畫執行 (RC.RP)

      • 執行復原活動以確保受資安事件影響的系統和服務運作可用性
    • 事件復原溝通 (RC.CO)

      • 與內部和外部各方協調復原行為與流程,確保資訊透明
  • 事件復原計畫執行
    (RC.RP)

    • RC.RP-01
      一旦從事件回應流程啟動
      就執行事件回應計畫的
      復原部分

      • 目的

        • 開始復原受影響的系統和服務,使其恢復正常運作
      • 核心

        • 復原是回應計畫一環,事件回應流程啟動後就開始
      • 措施

        • 一旦滿足復原啟動標準,立即啟動事件復原

        • 事件回應與復原團隊需緊密合作,確保順利

        • 優先復原關鍵系統和服務,逐步恢復其他的

      • 例子

        • 在成功控制資料洩漏事件後,事件回應團隊啟動事件復原計畫,優先復原受影響資料庫和應用程式,並逐步恢復其他系統和服務
    • RC.RP-02
      選擇、界定範圍、
      排定優先順序和
      執行復原動作

      • 目的

        • 以事件具體情況和組織優先順序,選擇執行最有效
      • 核心

        • 復原需根據事件影響範圍、系統和服務關鍵程度、可用的資源等因素進行調整
      • 措施

        • 評估受影響系統和服務確定需採取復原動作

        • 根據業務需求和資源限制制定復原優先順序

        • 復原前先進行測試和驗證確保有效和安全性

      • 例子

        • 在勒索軟體攻擊事件,資安團隊選擇從備份中復原資料作為主要復原動作,並將其排在最高優先順序,同時也考慮了其他復原選項,如與攻擊者協商或使用資料解密工具
    • RC.RP-03
      在使用備份和
      其他復原資產進行復原前
      先驗證其完整性

      • 目的

        • 確保用於復原的資料和系統沒有被損壞或竄改
      • 核心

        • 被損壞的復原資產會導致復原失敗和加劇事件損害
      • 措施

        • 用備份進行復原前,先驗證其完整和可用性

        • 使用防毒軟體和檔案完整性檢查工具,
          確保復原資產沒有被惡意軟體感染或竄改

        • 定期測試備份和復原流程,確保需要時可用

      • 例子

        • 在系統崩潰事件中,IT 團隊使用備份進行復原前
          先驗證備份資料的完整性和時間戳記
          確保其可用於復原受影響的系統
    • RC.RP-04
      考慮關鍵任務功能和
      資安風險管理
      以建立事件後的運作常態

      • 目的

        • 在事件後恢復正常也要確保安全性和持續營運能力
      • 核心

        • 事件後環境可能與事件前不同,需調整策略和措施
      • 措施

        • 評估事件對組織影響並更新風險評估和策略

        • 加強系統和網路的安全性,修補已知的漏洞

        • 檢討事件回應和復原流程,找出需改進地方

      • 例子

        • 在遭受 DDoS 攻擊,公司決定升級網路基礎設施
          並實施更嚴格的存取控制策略,以提高網路安全性
          也檢討了事件回應計畫,加強與供應商溝通機制
    • RC.RP-05
      驗證已復原資產的
      完整性、復原系統和服務
      並確認正常運作狀態

      • 目的

        • 確保復原後系統正常運作並沒有受到事件持續影響
      • 核心

        • 復原後的系統和服務需要經過全面的測試和驗證,才能確保其安全性
      • 措施

        • 對復原後的系統進行功能、安全和效能測試

        • 監控系統和網路的活動,及早發現異常行為

        • 與使用者確認系統和服務是否正常運作

      • 例子

        • 在復原受勒索軟體攻擊影響的伺服器後,IT 團隊對伺服器進行全面的安全掃描和漏洞測試,並監控伺服器網路流量和日誌,確保伺服器沒有再被感染
    • RC.RP-06
      應用判斷
      事件復原結束的標準
      並完成事件相關文件

      • 目的

        • 正式結束事件復原並記錄事件相關資訊和經驗教訓
      • 核心

        • 應明確定義事件復原結束標準,確保必要復原工作
      • 措施

        • 確認所有受影響的系統和服務都已復原

        • 驗證復原後環境符合組織的安全策略和標準

        • 完成事件報告、復原報告和教訓總結報告

      • 例子

        • 在完成所有復原工作並確認系統和服務正常運作後,事件回應團隊召開了總結會議,檢討事件的處理過程,並記錄了經驗教訓也完成了事件報告和復原報告,並提交給管理層審查

小試身手

  • 以下關於 RC.RP-01「一旦從事件回應流程啟動就執行事件回應計畫的復原部分」的敘述,何者為 錯誤 ?

    • A) 事件復原計畫的啟動標準應與事件回應計畫的啟動標準一致

    • B) 事件復原團隊應在事件回應流程啟動後,立即開始評估受影響系統和服務,並規劃復原步驟

    • C) 事件復原是事件回應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 應與事件回應行動密切配合

    • D) 事件復原計畫的執行必須等到事件完全控制後才能開始, 以免影響事件控制的效率

    • 答案

      • D

        • 選項 D 錯誤,事件復原計畫並不需要等到事件完全控制後才開始執行根據 NIST 文件 RC.RP-01 的說明和實作範例,事件復原計畫應該在事件回應流程啟動後就開始執行, 並且事件復原團隊需要與事件回應團隊緊密合作, 確保復原工作與回應行動互相配合, 達到最佳效果
  • 以下哪項措施最符合 RC.RP-02「選擇、界定範圍、排定優先順序和執行復原動作」的核心概念?

    • A) 組織應建立一個標準化的事件復原流程, 適用於所有類型的事件, 以提高事件復原的效率

    • B) 組織應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和組織的優先順序, 選擇最有效的復原動作, 並根據業務需求和資源限制調整復原的優先順序

    • C) 組織應優先復原所有受影響的系統和服務, 以確保業務運作的完整性

    • D) 組織應在執行任何復原動作之前, 先取得高層管理者的批准, 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

    • 答案

      • B

        • RC.RP-02 的核心概念是,事件復原需要根據事件影響範圍、系統和服務關鍵程度、可用的資源等因素進行調整 選項 B 正確地描述了這個概念, 強調了事件復原的靈活性, 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
  • 以下哪個情境最能說明 RC.RP-03「在使用備份和其他復原資產進行復原前, 先驗證其完整性」的重要性?

    • A) 公司內部員工不小心刪除了一個重要資料庫, 但資料庫有定期備份

    • B) 公司網站遭受 DDoS 攻擊, 導致服務中斷, 但公司有備援網站可以快速恢復服務

    • C) 公司系統遭到勒索軟體攻擊, 部分資料被加密, 公司使用備份進行資料復原, 但復原後發現備份資料也遭到了感染, 導致復原失敗

    • D) 公司內部員工將機密資料洩漏給競爭對手, 公司採取法律行動追究責任

    • 答案

      • C

        • 選項 C 最能說明 RC.RP-03 的重要性 如果用於復原的備份資料也遭到了感染, 那麼復原工作就會失敗, 甚至可能加劇事件的損害 因此, 在使用備份和其他復原資產進行復原之前, 必須先驗證其完整性, 確保其沒有被損壞或竄改
  • RC.RP-04「考慮關鍵任務功能和資安風險管理, 以建立事件後的運作常態」的核心概念為何?

    • A) 事件後的環境可能與事件前不同, 需要調整資安策略和措施, 以確保組織的持續營運能力和安全性

    • B) 事件復原的目標是將所有系統和服務恢復到事件前的狀態, 以確保業務運作的連續性

    • C) 組織應在事件後立即進行全面性的安全評估, 以找出所有潛在的漏洞和威脅

    • D) 組織應將事件復原的責任委託給外部供應商, 以減輕內部團隊的負擔

    • 答案

      • A

        • RC.RP-04 強調在事件後恢復正常運作, 也要確保安全性與持續營運能力 選項 A 正確地解釋了這個概念, 指出事件後的環境可能與事件前不同, 需要重新評估風險並調整資安策略和措施
  • 根據 RC.RP-06「應用判斷事件復原結束的標準, 並完成事件相關文件」的敘述,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判斷事件復原結束的標準?

    • A) 確認所有受影響的系統和服務都已恢復, 並通過測試驗證其功能和性能符合預期

    • B) 確認所有參與事件回應和復原的人員都已獲得適當的休息和獎勵, 以表彰他們的貢獻

    • C) 驗證復原後的環境符合組織的安全策略和標準, 並已採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事件再次發生的風險

    • D) 完成事件報告、復原報告和教訓總結報告, 並將相關資訊和經驗教訓分享給相關人員

    • 答案

      • B

        • RC.RP-06 強調應明確定義事件復原結束標準, 確保必要復原工作已完成 選項 B 描述的是對事件回應和復原人員的獎勵和照顧, 雖然這很重要, 但不屬於判斷事件復原結束的標準 其他選項 A、C、D 則都與事件復原的完成和安全性的確認有關, 符合 RC.RP-06 的核心概念

上一篇
[資安 Vtuber 讀資安治理] Day28 NIST CSF 2.0 RS.MI 事件抑制
下一篇
[資安 Vtuber 讀資安治理] Day30 NIST CSF 2.0 RS.CO 事件回應報告與溝通
系列文
資安 Vtuber 語野飛:陪你讀 NIST CSF 2.0 學資安治理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